时间:2022-09-26 来源: 网络
24日,方成哲·石屏越窑作品展在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开展,向大家呈现了一个越窑青瓷的多彩世界。这也是年轻手艺人方成哲的首次个人作品展。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越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瓷窑之一,创烧于东汉,越窑青瓷又被称为“母亲瓷”。本次展览分为抟泥覆灰、秘色临安、光素无纹、玉骨冰肌、饰漆扣金、莲花化生等6个单元,共展出作品220余件(组)。
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采取对比展示的形式,既有临安博物馆馆藏的越窑青瓷,也有年轻手艺人方成哲创新的作品。
如在秘色临安单元,可以看到五代到宋初钱氏统治时期的越窑青瓷。它们以光素为主,偶有褐彩装饰,在造型上准确模仿金银器形,并通过金棱、银棱、金银扣等装饰技法,赋予器物更高的品质和品位,是唐宋之交审美的典型代表。
其他单元展出的是方成哲近十年间的作品,部分作品是对临安博物馆馆藏青瓷的临摹和创新。比如茶盏、茶盘、花瓶、茶叶罐……既传承了经典元素,又兼具实用性。
方成哲是钟情传统陶瓷的年轻手艺人。其制作的越窑青瓷作品,造型用线干净、利落,纹饰刻画生动。近年来,方成哲在传承中不断突破和创新,让千年越窑青瓷插上“多彩”的艺术翅膀。“我的创新肯定要跟日常生活中能用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文物‘活’起来。”方成哲说。
展览还设置了互动区,系统地介绍了瓷器的烧造过程,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取土、制瓷、拉坯、上釉到成品的全过程。此外,还对草木灰、矿石等原料以及部分瓷片进行裸展,游客能直接触摸到。
游客章霖表示,此次展览是一场超乎想象的展览,既看到了千年前的器物,也有在古法技艺上创新的作品,造型精美、做工精良,让文物走进了大众生活。
区博物馆馆长鲍伟华介绍,临安博物馆馆藏的越窑秘色瓷,数量众多、保存完好、质量精美、断代准确,是研究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的标准器物。此次展览一方面向公众展示越窑青瓷传统的材料特质与制作工艺,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展示,赋予越窑青瓷时代审美,让文物“活”起来。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10日,市民朋友可到区博物馆临展厅一睹千峰翠色。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