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盏堂

  • 全球建盏连锁品牌
古盏堂 >> 古盏堂新闻 >> 名家访谈 >> 新闻详情

青瓷“散人”卢伟孙:在非遗中不断创新

时间:2018-07-18 来源: 古盏堂

   龙泉青瓷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凭借着“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为世人所喜欢。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手艺人是青瓷界的“散人”,一直在非遗的文化中不断的创新。

 

 

  卢伟孙,男,1962年生于龙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凭借着多年对泥料和釉料配方以及烧制技术的熟练掌握,将南宋中期至元初龙泉产的不同色泽青瓷和视觉艺术效果烧制于同一器皿上。

 

  他采用辘轳车拉坯这种祖辈相承的工艺成型,用两色和几色的瓷泥叠、贴、揉、拍、提、拉、修、刻等技术制作绞胎作品,将家乡美丽的山川河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春的雨思”、  “夏的记忆”、  “秋的印迹”、“冬的思绪”等主题作品中。卢伟孙的青瓷作品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既保留了传统青瓷釉色晶莹剔透,造型端庄秀丽的特色,又大胆吸收现代艺术思想,追求多元化张扬个性,从而使瓷艺跟进时代步伐,形成个性风格,独领风骚。

 

  青瓷“散人”

 

  说起瓷器,不能不提宋代。宋代瓷器称为中国艺术史上的巅峰,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出彩的一个朝代。许多陶瓷艺人也不断研究、学习宋代技艺。

 

  对此,卢伟孙表达了对传统的审美认可并提出了对当今青瓷另一意义的语境审美的可能:“除了宋代的审美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空间的存在?是不是还有另外语言的存在?”他尝试用青瓷烧制的语言来挖掘青瓷另外的审美,他借助雕塑语言,把量感、幅度,包括情感融入其中,精心设计每一个小细节。

 

  他说:“青瓷的烧制(青釉在高温中)会产生流动,这个流动也很美,像水一样,深浅变化,我觉得高温下产生一种自然的流动更加优美,更加符合人的一种表达。”

 

  卢伟孙将感悟出来的青瓷语言不断地运用于青瓷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得《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这个作品也是他成名作之一。

 

  卢伟孙作品赏析

金钟杯【编号:50691】

花口杯(杏花)【编号:50687】

上水杯【编号:49850】

 

  想要了解更多与青瓷相关的资讯,关注古盏堂,更多精彩等着你。

TAG关键词: 编辑:小Q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建阳建盏协会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
艺术顾问:孙建兴  陈大鹏  蔡炳盛  黄美金  陆金喜  江有庭  董炳华  叶小春  毛正聪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公众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