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盏堂

  • 全球建盏连锁品牌
古盏堂之家 >> 作品库 >> 作品详情 >> 六道轮回精品彩唐
六道轮回精品彩唐

六道轮回精品彩唐 [ 编号:61123 ]

  • 尼泊尔佛像
  • 彩唐
  • 2014
  • 布置
  • 12月
  • *40*53cm
  • 镜片
  • 办公室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唐卡简介

唐卡是艺术与宗教的完美结合,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53cm
40cm

六道轮回精品彩唐

产地:尼泊尔佛像 工艺:彩唐 创作年份:2014 题材:布置 绘制时间:12月 尺寸:*40*53cm 装裱:镜片 材质: 使用场地:办公室

作品描述

唐卡六道轮回图,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第一个绘制的。主要用来阐述他关于轮回的见解和道义。“轮回”这一概念在藏民心中根深蒂固,是藏族人为人处世最根本的人生观,具体通过常见的六道轮回图就能将“轮回”阐述得清清楚楚。六道轮回图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阐明了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自在境界。

作品展示

བདག་པོའི་ངོ་སྤྲོད་བྱས་པར་གཞིགས་ན་ 主尊介绍

这是一幅尼泊尔画派的六道轮回图,怀抱圆轮的是一个赤面瞪眼、头顶骷髅、人身兽尾、獠牙大口的阎罗发往。他代表了整个世界都掌控在无明之中,头戴五个骷髅头组成的王冠,分别代表五根、五幻想、五逆罪和五蕴。

གནམ་གཤིས་ 天道

天道: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欲界天全都是在莲花中化出的。他们的身体自然放出大光明,他们的寿命长达数劫。在这长时间内,他们每天都在嬉戏享乐,唯独是临死前或在与阿修罗开战时才会遇到痛苦。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中的有情,福乐比欲界更大,但他们仍有痛苦。

ལྷ་མིན་ལམ་ 阿修罗道

阿修罗道:福报极大,寿命又极长,而且智力也极高。但由于他们的妒忌及嗔恨心,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快乐。他们与天界众生分别不太大,所以阿修罗道亦称为“非天”。阿修罗世界与天界中的部分相连。阿修罗道中,有一棵如意果树,树身在阿修罗道世界,树顶却延伸至天界之中(所以图中阿修罗道和天道是相接的画面)。

དུད་འགྲོ་ལམ་ 畜牲道

畜牲道:散居于天上、地面、地底及水中,有的住在我们能见到的地方,有的则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它们的寿命,有短至一日夜者(如某些昆虫),亦有长至经劫者。大的畜牲可以大至如山峰一般,小的则小至肉眼不可能看得见。它们的出生方式亦不一致,胎生、卵生、湿生及化生都有。

དམྱལ་བའི་ལམ་ 地狱道

地狱道:生于地狱道内所受的苦是最为可怕的了。这里描述了地狱道众生之景况。地狱道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左)、八大寒地狱(右)、近边地狱(下)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

付款方式

  发票制度

  紫砂之家温馨提示:官网商品标价或报价均为不含税价格,需开具发票的客户请与您的专属顾问联系。


  重要提醒:以下为zisha.com支付方式,切勿通过其它非法方式支付。为了尽快确认您的付款,付款金额请随意带个零头, 比如2400.07

  公司账户转账

  户   名: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行: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

      账   号:11008310107429614001

      开户地:上海市

      收款网点/分支行:通联支付-备付金账户           

       ........................................................................................................................................................................................................................................................

  现金/刷卡

  光临实体门店,可支持现金与刷卡支付


  紫砂之家官方支付

  • 选择理由

    古战堂_01.jpg古战堂_02.jpg古战堂_03.jpg

    使用保养

    gzff_01.jpg

    合作伙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建阳建盏协会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
    艺术顾问:孙建兴  陈大鹏  蔡炳盛  黄美金  陆金喜  江有庭  董炳华  叶小春  毛正聪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公众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