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22 来源: 古盏堂
想象一下,在闲暇之余,择一处雅静之所,品上一盏茶,细啜慢饮,怡情养性,多么惬意!
盏,早就已经是一个不再被人经常提起的词,如同它所指的器物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被人使用一样。
黑底银斑精品尊杯[编号 : 55709]
求诸字典:盏是指小而浅的碗。那么何为建盏呢?建盏,是专门指福建建窑烧制的瓷器茶盏。此类盏,一般来说,阔口小足,胎体厚重,瓷胎质地粗糙,盏的外壁下部和足底因不施釉而胎体外露。
建盏的瓷胎和釉料同样产于建窑所在地——建阳,由于含铁量较高,瓷胎又比较厚,露出的胎体呈灰黑色,俗称铁胎。它的釉色则呈乌黑、青黑或紫色等深色调。由于在烧制过程中,窑内能够达到1350摄氏度的高温,釉料中的铁离子会析出,在釉面上发生流动而形成独特美妙的花纹,即所谓“兔毫”纹,建盏也正是因此而以兔毫盏之名更为人所知。
中国的“国宝”
建盏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终南北两宋之世,建盏一直是饮茶器具的极品,贵戚权门竞相追逐,文人雅士吟咏把玩。但是建盏为今人所重视,却是近十年以内的事。喜欢瓷器的朋友如果查阅明清以来的资料,关于建盏应该所得不多,有的也是只鳞片爪,语焉不详。而实际上从元朝开始,建窑就逐渐冷清,至明清时期,建窑就几乎为人所遗忘。原因何在呢?我们先看看北宋《太清楼侍燕记》的一段记载,从建盏的鼎盛时期说起吧。
金油滴星云钵[编号 : 55595]
北宋政和二年三月,帝都汴梁城,春和景明,皇宫后苑太清楼垂拱殿,宋徽宗设宴招待权相蔡京。内府珍藏的酒樽、宝器,琉璃、玛瑙、水晶、玻璃、翡翠、美玉罗列开来......
酒后,徽宗亲自点茶。点茶只用清泉,建盏,几饼团茶,简单得似乎与环境有些许的不谐,但是主客蔡京却志得意满。这风雅茶事,蔡京了然于胸,诸般器物也早已熟悉。清泉是来自无锡惠山寺的石泉水,彼处距京城1500里,泉水得来殊为不易。那黑里透青的茶盏和饼状团茶,都来自蔡京的家乡——建溪。建盏之釉色青黑,如江海凝结,浮光闪动,却又深沉稳重。
那么这黑黑的小碗又好在哪里呢?就算有些兔毫似的纹样,也还是矮小粗黑,如何登得大雅之堂?其实建盏乍看黯淡,但是细观会发现青黑的釉面光亮如墨玉,灵动的纹样或如兔毫,或如银萍,或如星辰,或如山海,耐人玩味,大可神游!只有深入欣赏才能发现它的华丽。宋人欣赏建盏会在阳光下侧看,这样才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引人入胜的花纹,而现在,我们大可以借助放大镜,轻易地进入建盏的绚丽世界,不过出来时往往会因流连太久而头晕眼花。建盏之美安静而不事张扬。这种美绝没有姹紫嫣红,波涛汹涌,起初并不吸引人,就这样呆在那里,静如处子,等待能欣赏建盏之美的人深陷其中。而方家们都知晓,这样的美虽多耗人工,但关键却靠天成,大美之物,往往是万里成一,而诸如曜变、异毫之类的绝品,则只能祈祷窑神的恩赐。这也就无怪乎连宋徽宗这样的风雅皇帝也会视之如随珠和玉了。
日本的“国宝”
日本仰慕、学习中华文化,继承了宋人酷爱饮茶这种风雅之事。宋代茶盏和点茶法,也东渡日本,风靡日本四岛,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发展成今日的“茶道”。
彩斑油滴禅定杯(对)[编号 : 55478]
建盏和其他黑釉茶盏,最早大多由日本留学僧人携带回国。在日本古文献中,建盏与其他中国黑釉盏有明确区分。因留学僧人多在临安城外天目山上的寺院中学习,对于不明产地的黑釉茶盏,在日本便有了一个笼统的名称——天目盏。
朴拙沉静的建盏,是茶道的当然主角,令日本茶人痴迷。明代以后由于中国建窑停烧,存世建盏变为绝品,成为神圣的国宝级宝物。目前被日本定为“国宝”的陶瓷只有十四件,其中八件来自于中国,八件中则有三件是“曜变天目”。三件曜变天目,一件藏静嘉堂文库,一件藏大阪藤田美术馆,还有一件收藏于京都大德寺龙光院。此外,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南宋建窑黑釉盏,被认定为“重要文化财”;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南宋建窑黑釉油滴天目盏,被认定为“重要文化财”;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南宋建窑黑釉油滴盏,被认定为“国宝”。
一盏好茶,装得下岁月的沧桑,参透人间悲喜,品茗其中,读书其里,任丝丝清香冲淡浮沉,沉淀思绪,从中感悟到人生!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