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18 来源: 古盏堂
随着近年来建盏收藏的持续升温,有不少朋友对于建盏的收藏价值非常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建盏具有收藏价值?今天古盏堂就和大家详细说说。
一、建盏具有收藏价值吗?
近年来,拍卖市场上建盏一路飙升的价格,让许多朋友开始认识到宋代建盏的收藏价值。
说起收藏价值,必须要满足五点。即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艺术观赏性、易保存性。
显而易见的是,多数老盏都符合所述五点,具有收藏价值。只是根据釉色器形美观稀有程度、完整度、传承等因素,升值空间有所区别。
对于新盏,则有一些争议,有些朋友会认为,老盏才有收藏价值,新盏并没有,其实这就有失偏颇,厚古薄今了。
如果一直这么想,会错过有意思的新盏。
倘若新盏工艺师们也对新盏没有艺术上的期待和追求,恐怕也无法恢复建窑的全貌与巅峰。
好在即使建盏烧制困难重重,依然有工匠不断突破自我和自然的限制,烧制出惊为天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也是具备收藏价值的,但是跟老盏相比,确实比例太低,需要仔细甄别才好入手。
二、什么样的新烧建盏才是收藏级建盏
如今市场上能烧制「收藏级建盏」的匠人,怎么看都太少,不管是和其他行业比相对数量,还是绝对数量。
是哪些因素决定这些工艺师的作品能成为收藏投资之选?简单来说就是三点——釉色、器形、人
1、无法复制的釉色
釉色斑纹是建盏的灵魂与核心。
一位建盏工艺师烧制的作品,能到五位数甚至六位数,具有收藏价值,其原因首先在于「他烧的斑纹别人烧不出,传承建窑风骨,且极具美感」。
建盏因工艺特殊,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窑变斑纹。名贵品种有兔毫、油滴、曜变等。
以油滴为例。
油滴按色彩分有金银彩褐等多种,每种颜色又有细分。
按形态分有大油滴、小油滴等,也衍生出不少俗称。如老盏中,德川美术馆藏的小油滴盏就称为「星建盏」。
不同釉色的烧制难度不同,一只新盏能到收藏级,必然是其釉色类型中的顶级代表作。
如顶级银油滴,一眼望去能窥见宋代银油滴的韵味,细节也经得起推敲,兼顾斑纹色泽(呈优雅纯净的银色)、斑纹质感(金属感立体感强)、斑纹形态(圆润不变形)、斑纹排布(分布均匀疏密有致)、玻化质量(玻化良好,干口窄)。
建盏烧制,工夫更多在窑内,一旦入窑,人工无法干涉窑内斑纹与釉面的形成,最后的结果,需要工艺师的经验技巧,亦需要自然的造化。
一般银油滴,可能做到其中2-3点,但无法面面俱到。而顶级的则可以。
这就是顶级和一般的差别,也是收藏级和非收藏级的差别。
其他类型的斑纹,如彩油滴、银兔毫等,评判标准则不同。
如今能烧制收藏级建盏的师傅,其作品成就都是达到单类顶尖,其他人无法超越,且作品具备艺术观赏性,也传承宋代建窑技艺(如果使用的不是建盏工艺,属于另一个话题)。
具有这些特性的作品,显然符合前文所述五点。尤其是稀缺性、不可替代性、艺术观赏性。
2、精心设计的器形
釉色固然是核心与灵魂,历来为世人所重,器形也不可轻视。建盏作为茶器,不仅用于观赏,还须上手使用。
玩过其他瓷器的朋友乍一接触建盏,会觉得建盏的器形有些单调。
并非工艺师没有这方面的艺术追求,只是因为建盏的胎骨含铁量很高,高温下极易变形,且釉色形成对气氛要求很高,无法如含硅铝高的青瓷、白瓷一样塑造各种复杂多变的造型。
但即使是戴着镣铐跳舞,收藏级的建盏,也会在器形上做好每一个细节:
以娴熟的手法手工拉坯,手工修足,稳重而不粗笨,有质感又符合人体工程学;
在宋代传统器形的基础上,基于现代人饮茶习惯稍作调整,且符合极简之美,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如束口部分的处理,若太厚则口感不佳,若太薄则易变形)
收藏级建盏将器形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到极致,也符合前文所述的五点,尤其是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和艺术观赏性。
3、有匠人精神的工艺师
除釉色与器形之外,决定收藏价值的还有人。
收藏价值而言,作品本身是先决条件,而烧制他的人,是赋予作品这些价值的造物者,是口碑的象征。
匠人精神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为保证炉内氛围,一窑仅烧制个位数盏,12cm标准斗茶器甚至只烧制1-2个。
②.专精技艺,不断钻研建盏工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一流;在致敬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风格。
③.对自己作品有极致要求者,没烧出想要的斑纹,绝不会出厂,精品率再低,也坚守本心,不走捷径。
烧出收藏级建盏的工艺师,都具有以上共性。
以此精神持之以恒烧盏,最终或著书立说,或获得顶级职称头衔,成一派宗师。他们的作品产量稀少,而且精益求精,亦印证前文所述五点。
综上所述,建盏的收藏价值是在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收藏级建盏与釉色、器形、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各位藏友可综合考虑,当然,适合自己的好盏就是你的专属品茗杯。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