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建盏连锁品牌
古盏堂 >> 古盏堂学院 >> 烧制工艺 >> 延续千年的意外之美,茶叶末釉迷人在哪?

延续千年的意外之美,茶叶末釉迷人在哪?

时间:2023-07-25 来源:网络

意外通常与美丽相连,而关于茶叶末釉,想必当时的制瓷师傅也会庆幸曾经的那场烧制意外。


图片


据说,本来打算烧黑釉瓷,但因为火候烧过头的原因,瓷器上出现了褐绿的斑点釉色,凑近仔细看,还能看见晶体。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制瓷进程中,中国这个发明瓷器的国度,像一个五感全部打开的孩子,好奇心充沛,乐意从“每一个意外”当中吸取经验,反复实验,将“意外”变成作品。


图片



褐绿的斑点釉色勾起了制瓷师傅的探索欲,在唐代时,它开始大量出现于耀州窑(中国名窑之一),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当时人们又叫它“鳝鱼黄”。我们可以将它称为“茶叶末”的先祖。


直至清代,在瓷业翘楚景德镇烧制出了上好的茶叶末釉,将茶叶末釉推向了名贵色釉的舞台。


图片



至此,茶叶末釉宛如新生,一跃成为颜色釉瓷中的贵族。


图片



若说起建盏中的一股清流,那便是茶叶末釉建盏。时至今日,对于茶叶末釉,还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茶叶末釉是建盏釉面中的杂色釉,不是建窑的代表作,价值不大;有些人则对茶叶末釉情有独钟,就爱这黑釉盏中的小清新。


图片



茶叶末釉是很迷人的,黄绿的色泽,嫩得像春天里抽出的新芽儿,半透明的釉层,明晃晃地像秋日晴天里的湖面,釉层里面还有些反光的结晶体,好像茶叶细末,最特别的是,茶叶末釉表面常常有开片,开片儿开得洒脱,仿佛能传出玲珑清脆的冰裂之声。


图片


茶叶末釉盏烧成难度大,存世的全品并不多见。据资料统计,建窑窑址生产的釉器中,带兔毫纹的约占60%,绀黑或纯黑色(乌金釉)约占25%,油滴、鹧鸪斑、酱褐、酱绿(茶叶末釉)等其他釉色及纹饰约占5%,生烧品约占10%,而茶叶末色,为建窑之罕见者。


因此,宋代的建窑茶叶末釉盏也很受藏家的欢迎。


图片



1573年,日本医圣曲直濑道三在招待日本茶圣千利休及友人时,拿出了一只珍藏的茶盏,称其为“蓼冷汁天目”。


这只盏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曾经在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举办的《黄金时代的茶器——十七世纪的唐物》特别展中展出。日本杂志称其为“极其惊艳”的“唐物天目”。


图片



这只茶盏釉色也是与众不同。当时日本茶人接触到的“唐物天目”大多是青黑色,而这只盏是黄绿色,中间又掺杂着深色结晶,颜色明快许多,衬以含铁量颇高的灰色铁胎。


日本茶人把这类釉色叫蓼冷汁。蓼的别名是水蓼,是一种植物,生长在水边,它的叶和茎可以作淡蓝色染料。


图片

▲水蓼


在中国我们更直观地将其称之为茶叶末。因为底釉上分布的粉末状深色结晶,类似茶叶末。


在稀有程度上,茶叶末釉建盏值得收藏。在美观程度上,茶叶末釉盏的特殊色泽,精美的开片以及点状结晶,都是有个性且耐看的。


图片


清末寂园叟《陶雅》中曾称言:“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


时至今日,茶叶末釉仍有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TAG关键词: 编辑:如风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建阳建盏协会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
艺术顾问:孙建兴  陈大鹏  蔡炳盛  黄美金  陆金喜  江有庭  董炳华  叶小春  毛正聪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公众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