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建盏连锁品牌
古盏堂 >> 古盏堂学院 >> 国瓷文化 >> 2022中国嘉德瓷器拍卖征集:清雍正—乾隆 斗彩瓷器赏析

2022中国嘉德瓷器拍卖征集:清雍正—乾隆 斗彩瓷器赏析

时间:2022-09-16 来源:网络

清乾隆 斗彩莲托八宝纹贲巴壶

此壶以白釉做地,胎质细腻,釉质光润,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微撇,由上至下用斗彩依次绘纹饰,腹部主体纹饰为暗八宝纹,有龙首吞噬状流弯曲向上。足内施以松石绿釉,青花书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件瓷质贲巴壶造型源自藏族地区寺院内祭祀用品的金属材质的贲巴壶,是一件将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宫廷御瓷结合的器物,更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其秀美的造型、精细的绘工、协调的色彩与精美的纹饰浑然一体,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地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美的融合。

“贲巴”为藏语音译,梵音原作“军持”,既藏语“瓶”的意思。密宗《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经》曰:“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持”。《庶物异各疏》:“梵语军持,一云军迟,此云瓶也”。又《释氏要览》云:“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大悲心经》又曰:“若为令一切饥渴有情得以清凉者,当为甘露手”。其手印图解亦为握水瓶,故军持复称甘露瓶。贲巴壶有流嘴、但无执柄,使用时手握壶颈,若贲巴壶省去流嘴,便称贲巴瓶,佛教徒用于盛水,或在其中插草作为礼佛陈设而称为藏草瓶,因此,贲巴壶也称藏草壶。

明朝时期瓷质军持大多有流嘴,形状与清代贲巴壶略相似,只是结构轮廓简洁,纹饰青花,无多装饰,仍为用具,而贲巴壶出于清官窑者则为喇嘛教法器。相传释迦牟尼平生有九龙灌顶事迹。《楞伽经》说:“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又传闻天竺国王即位须以四海之水灌顶以表祝愿。故我国藏传佛教将贲巴壶专用于宗教仪式。元代西藏喇嘛教(佛教分支)传播蒙古,而满族受蒙古文化影响很深,也尊喇嘛教。贲巴壶成为藏传佛教的佛事活动中贮水用的净水壶,多用金、银、铜制作,而瓷质贲巴壶最早是从清代康熙时期开始制作。清代皇家信仰佛教,景德镇的御窑厂、宫廷造办处大量生产了各种瓷质的佛教用具,乾隆皇帝更是亲自对其用途、造型、纹饰给予具体指导,除了作为宫中佛堂的法器外,也用来供朝廷赐给西藏地区的佛教寺院。贲巴壶即为其中一例。乾隆、嘉庆时期,文献曾记载,乾隆皇帝祭祀泰山岱庙时,就曾出现过贲巴壶。贲巴壶的烧造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嘉庆以后,贲巴壶的烧造基本就停止了。同时期以宗教为题材烧造的清代御窑瓷器作品,除此类贲巴壶以外,还有藏草瓶、多穆壶、贲巴瓶、金釉法轮、金釉无量寿佛、七珍、八宝等瓷器,它们不仅使藏文化得以在清代宫廷传播,更促进了汉、藏、满、蒙族上层文化的交流。

清雍正~乾隆 斗彩云龙纹抱月瓶

本品唇口,短直颈,溜肩,颈、肩处饰对称双耳,扁圆腹,下承平底,造型古拙。通体施透明釉,外壁以斗彩为饰,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纹饰精美。瓶身正面龙飞腾于寿山福海上,五彩祥云之间,且两面龙纹施彩遥相呼应,一面为绿鳞紫脊,另一面为紫鳞绿脊,施彩奇丽。另外,龙首描绘最为精绝,龙角雄奇,额头突出,鼻阔口宽,气势雄伟。

在清宫日常生活中,此瓶既可作为典雅的陈设瓷器,亦属上品花器,供插花之用,一如清宫旧藏《颙琰行乐图》所绘釉里红扁壶,置于庭院案桌之上,插以春花二枝,逸致毕现。

本品虽为无款,但就其胎釉特征、纹饰风格判断,属于雍乾时期内府御物无疑。按《活计档》记载,雍正皇帝对抱月瓶甚为钟爱,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宫旧藏古器至景德镇以资效仿,其中仿永乐青花者,通常无款。《活计档》中乾隆朝关于抱月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1737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的记载。而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月二十三日,首领刘秉忠交“五彩抱月瓶一件”。另《贡档》中可见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两江总督苏凌阿进贡有“五彩宝月瓶”等记载。

本品器型敦重,纹饰色彩斑斓夺目,装饰效果独特,是一件十分独特的雍乾御窑佳器,可遇而不可求,值得关注。

TAG关键词: 编辑:素衣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建阳建盏协会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
艺术顾问:孙建兴  陈大鹏  蔡炳盛  黄美金  陆金喜  江有庭  董炳华  叶小春  毛正聪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公众号
小程序